公务员邮箱入口

当前位置:

首页 > 佛山市卫生健康局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履职尽责 当好健康“守门人”

发布日期:2022-10-12 15:43:21 来源:健康佛山  分享至:

  人均预期寿命达82.61岁,实现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

  连续五次获评国家卫生城市,实现省级卫生镇全覆盖;

  持续强化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实现市、区两级应急队伍规范化建设全覆盖;着力提升医疗综合实力,现有三甲医院数量全省地级市第一,实现15分钟可及就医圈;

  打造以电子健康码为唯一身份主索引服务体系,所有公立医院可通过移动端进行挂号、缴费、检验结果查询,实现“一码通用”便捷服务;

  全市托育服务资源实现快速增长,医养结合模式走在前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佛山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建设卫生强市和中医药强市,全面推动健康佛山建设,着力培育医养结合服务典型样板,构建普惠多元的托育服务体系,促进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健康答卷”。

  十年岁月见证了佛山卫生健康事业砥砺奋进、栉风沐雨的历程。

  截至2021年底,佛山医疗卫生机构共2532家,其中三级医院2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390家,医疗综合实力位于全省第三;

  全市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108个,共有138.3万慢病患者、老年人、儿童、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签订服务协议;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获评“广东省高水平医院”,佛山市中医院、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获授予“广东省中医名院”称号……

  十年来,每一项发展,都体现出佛山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进步,每一项发展的背后,都凝聚着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彰显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

  毫不放松

  筑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防线

  图片

  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医护人员持续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勇当抗疫“尖刀兵”。2020 年初,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参加战疫的急诊科党员在抗疫一线重温入党誓词。/医院供图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各地。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主力军,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持续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勇当抗疫“尖刀兵”,做好健康“守门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实现“双统筹”贡献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处置的关键是早发现。对此,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建立健全以发热门诊(诊室)为核心,其他医疗卫生机构、零售药店为补充的新冠肺炎哨点监测体系,全市哨点监测网覆盖2532家医疗卫生机构、4529家药店。今年以来,全市68家发热门诊(诊室)累计接诊患者216.15万人次,多起疫情的首发病例在发热门诊发现,为应急处置赢得宝贵时间。

  每发生一起疫情,第一时间响应,在涉疫小区、村居等风险区域,处处可见卫生健康工作者开展流调溯源、核酸检测、医疗救治等工作的身影。今年以来,佛山发生了多起本土疫情。疫情发生后,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第一时间激活应急指挥体系,全面排查传播风险隐患、管控风险人群,每一起疫情均在7天内实现社会面清零,以最快速度阻断疫情传播,为我市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双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面对市民因受疫情影响可能遇到的就医难题,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全面摸清管控区域内有肾透析、孕产妇临产、应急就医等特殊就医需求的群众底数,调配救护车和医护人员驻点巡访,开通紧急就医绿色通道,做好“点对点”医疗服务保障。

  深化医改

  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图片

  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图为家庭医生在健康小屋为居民开展健康讲座。/市卫生健康局供图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如何办好这件民生实事,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自2009年新医改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工作,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十年来,佛山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据统计,2021年佛山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2.61岁,较2012年提升6.66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9.31岁)。婴儿死亡率下降到1.61‰、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9.42/10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8.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2021年全省医改考核中,佛山获得了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

  十年来,医疗服务利用水平不断提升。2021年,诊疗量占全省总诊疗人次的9.6%,出院量占全省的7.3%,医疗服务量居全省第三。与此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在持续增加。2021年末,全市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349家,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数的92.8%,较2012年增加1251家,年均增长 8.82%。其中卫生院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354家、门诊部623家、诊所1289家、村卫生室41家。

  十年来,走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之路上,佛山做出了很多敢为人先的大胆探索。例如,为推进医养结合改革创新,佛山整合优化各方优势,积极盘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支持二级以下医院转型发展,在全省率先探索打造“家门口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在为低收入、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健康安居普惠服务方面走到了前列。

  传承创新

  加强中医药强市建设

  作为“岭南成药之乡”,佛山有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和发展基础。作为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十年来,佛山大力建设中医药强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让中医药事业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

  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是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保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市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佛山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在政策上,佛山制定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佛山市中医药强市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3年)》《佛山市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5年)》等10余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配套文件,涵盖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人才培养、质控管理等多个方面,全方位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过去十年,佛山中医药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呈稳步增长趋势。2021年,全市共有中医类医疗机构367家,占全市医疗机构的14.5%,较2012年增加308家,年均增长22.52%。

  与此同时,中医资源配置不断强化。十年来,中医床位数由2012年的3532张增加到2021年的6521张,增加2989张,年均增长7.05%,中医医师由2012年的1707人上升到2021年的3695人,增加1988人,年均增长8.96%。中医人均资源拥有量不断增加,2021年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为0.68张,较2012年增加0.24张;每千人口中医医师为0.38人,较2012年增加0.17人。

  此外,中医服务量也在持续增长,占全市医疗服务比重不断加大。2021年,中医诊疗量1424.40万人,较2012年增加521.80万人,年均增长5.20%,占全市总诊疗量的18.22%,较2012年提高6.65个百分点,占全省中医总诊疗量的7.7%。截至2021年,佛山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均设置了中医科;二级及以上中医类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的占比达到100%、二级及以上中医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的占比达71.4%;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一老一小

  托起全龄友好的两端

  “一老一小”的生存发展质量,涉及千家万户,托起全龄友好的两端。为此,佛山市卫生健康系统大力推动“一老一小”工作,不断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021年,经市政府同意,市卫生健康、民政、发改、医保等9部门联合出台了《佛山市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能力试点实施方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建、扩建和新建一批医养结合机构,力争在存量5000张医养结合床位的基础上再增设5000张,使全市医养结合床位数总量达到10000张以上。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今年新增医养结合床位数1344张,全市医养结合床位累计数共7000余张。

  聚焦“老”的方面,佛山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探索打造“家门口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打造均安镇“家门口医养结合”健康安居服务样板和健翔医院、南海七院“医院康养转型发展”服务样板以及狮山、杨梅“两院医养融合发展”服务样板,初步建立起了“医办养”“养办医”“签约合作”“社区服务”的“四位一体”医养结合服务网络。

  围绕“小”的方面,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养育成本减负工程”,要求加快发展公益普惠托育服务,推进托幼一体化,支持幼儿园开设托班,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机构,努力满足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

  近年来,佛山着力构建普惠多元的托育服务体系,建立了佛山市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召集人,制定《佛山市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佛山市“十四五”时期“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送审稿)》《佛山市示范性托育机构创建工作方案》等促进全市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配套文件。

  经过多年努力,佛山全市托育服务资源实现了快速增长。截至2022年9月,全市实际开展托育服务的机构961家,比2020年增加305家;可提供托位46230个,比2020年增加13865个;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托位数4.6个,比2020年增加1.2个,托育服务供给量居全省前列。

  提升服务

  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

  十年来,满足广大群众对于优质医疗服务的期盼,也一直是佛山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之一。

  2019年起,佛山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由市、区两级财政3年投入16亿元,建设11家高水平医院(含1家民营医院)。2021年,市一医院获评“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市一医院麻醉科获批“十四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登峰建设重点单位”在公立三级医院绩效考核中名列前茅。

  目前,佛山共建有8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含中医)、6个省级临床高水平重点专科,69个省级重点专科。2020年全省DRG住院服务综合评价中,佛山市学科建设排名全省第三,全市18个专科分类均为优势专科。

  医疗服务的提升,还体现在老百姓看病是否便捷可及。当前,佛山78%的镇街建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基本形成15分钟就医诊疗圈,市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5%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为100%,2021年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便携式彩色B超全覆盖。并逐步对全科、儿童保健门诊、老年人和慢病支持、全科宣教和急救抢救等方面进行设备设施提升。

  作为国家医联体建设试点城市,佛山已建成由9个医疗联合体构成的城市网格化布局,实现全市二、三级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同时,佛山引入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等高水平医院和高等医学院校合作办医,增强公立医院优质资源均衡化发展,提升区、镇(街)医院综合实力;鼓励和推动复星禅诚医院、爱尔眼科、健翔医院、和祐美和医院等优质社会办医大力发展,丰富医疗资源供给,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

  十年的发展与奋斗,佛山建立完善了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方位守护了群众的健康,有效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健康佛山的美好蓝图正徐徐展开。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隐私保护|
主办单位:佛山市卫生健康局 粤ICP备09184113号
佛山信息网络中心制作及维护 网站标识码4406000032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0408号


单位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岭南大道北12号13号楼
电话:0757-83389617 建议使用IE11.0以上版本浏览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