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需重点预防的疾病

发布时间:2021-09-29 10:41:41 来源: 市疾控中心

  10月,市民需要重点预防新冠肺炎,需要预防登革热、人感染H7N9等禽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急性传染病,还需预防米酵菌酸中毒。工厂、企业等集体单位、人流量大且密集的交通工具、酒吧、电影院、宾馆酒店、旅游景区等人群密集且密闭的公共场所需重点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学校及托幼机构需重点防控新冠肺炎、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和手足口病疫情。

  新冠肺炎

  9月,国内多地出现本土新冠肺炎疫情,累计报告感染者500多例,波及福建、黑龙江、云南、广东等省市。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但国外疫情仍在蔓延,出现零星输入散发病例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市民仍然不能掉以轻心。10月国庆假期,人员出游增加带来人群聚集和流动频繁,疫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疫情防控仍不容松懈,市民应提高警惕,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务必做好个人防护,积极配合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加强个人健康监测。

  1.合理安排个人出行

  市民若计划在国庆假期出游,要保持警惕,近期非必要不出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和出现本土病例的城市,及时关注各地区的风险提示,掌握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名单,谨慎、合理安排个人出行;谨防旅途感染风险,在做足个人防护情况下安全游玩,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提倡市民返回佛山后尽快进行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并在旅途期间和旅途结束后14天内,持续关注个人健康状况。若旅途中出现发热、咳嗽、味觉或嗅觉丧失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

  2.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主动关注疫情防控权威资讯,自觉遵守《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做到勤洗手、科学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少聚集、文明用餐、遵守“一米线”、常通风、做好清洁消毒等。切实做好“防疫三件套”,也就是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和保持个人卫生,特别是戴口罩、勤洗手要自觉固化为个人生活习惯、健康生活行为标配。同时,减少开展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减少到空气不流通的室内公共场所活动。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尽可能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和空间相对密闭的场所,到医疗机构就医、出入公共场所时规范佩戴口罩。

  3.主动配合落实相关防控措施。近14天曾到过中高风险地区或发生本地疫情的城市、与感染者同乘交通工具或活动轨迹有交集的人员须主动向所在居委(村)、工作单位、所住酒店报备,自觉配合落实健康管理措施;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配合落实新冠病毒核酸筛查、医学隔离观察、新冠疫苗接种等防控措施,积极配合疾控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等工作,如实主动回答相关问询,自觉做到不隐瞒、不回避、不拒绝,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4.继续加强个人健康监测。坚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密切注意个人及家人身体状况,如有发热、咳嗽、味觉或嗅觉丧失等不适症状,第一时间前往我市定点发热门诊就诊,就诊时请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做好个人防护,向接诊医生如实告知个人旅行史、活动史和接触史。

  工厂、学校、企事业等集体单位、医院、车站、密闭公共场所、农贸市场等为重点防控场所,要按照相关工作指引要求,落实健康监测、重点地区人员筛查、分区分类管理、环境通风消毒、人群分流管控和宣传教育等防控措施;一旦出现疑似新冠肺炎疫情要及时报告当地卫生健康部门。

  此外,各位市民可以进入“佛山疾控”微信菜单栏点击疫情防控,及时了解更多的防控知识!

  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突发高热、皮疹和头、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10月,我市高温、多雨天气频繁,蚊虫活动活跃,市民预防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要“翻盘倒罐清积水”,及时清除居家(花瓶、盆栽托盘)和周边环境(储水容器、闲置器皿)的积水等蚊虫孳生地。此外市民还要做好防蚊措施,例如挂蚊帐、装纱窗、喷洒防蚊水等。如出现突发高热、皮疹,头、肌肉、关节痛等症状,应马上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并配合隔离治疗。

  人感染H7N9等禽流感

  近日,东莞市报告1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经专家研判现阶段传播风险较低,但市民需时刻保持警觉,日常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H7N9、H5N6等人感染禽流感感染途径主要通过与禽类的密切接触,传染源主要是禽类。人感染H7N9等流感病毒后,临床以发热、咽痛、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可快速进展为重症肺炎,病情严重可导致死亡。预防H7N9等流感,市民除了积极支持“生鲜上市”措施外,还要做到“三要和三不要”:要勤洗手,尤其接触禽鸟后及饭前便后要洗手;要煮熟,即禽肉和蛋要煮熟煮透再吃;要早就医,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并主动向医生告知禽类接触史;不要食用病、死的禽肉;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禽鸟类产品;不要在活禽档口食宿。儿童、孕妇、老人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病的人群,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应尽量避免到活禽交易市场活动。市民可点击下方链接了解更多详情:https://mp.weixin.qq.com/s/1qJvQcxpC75Rt5uUGLIgnQ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或腹痛、腹泻。可通过食物、水、接触等多种方式传播。预防措施:(1)勤洗手、常通风、保持个人卫生。(2)饮食饮水要卫生,食物充分加热,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在外就餐不吃生冷、半生的海产品和水产品等食物。如有人员发生呕吐时,应佩戴手套和口罩规范处理呕吐物,对污染的表面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容易在托幼机构、学校、养老院等集体单位传播扩散。托幼机构、学校、养老院等集体单位要落实健康监测制度;发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病例异常增多时,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配合开展调查和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控制疫情扩散。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容易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聚集性疫情。预防手足口病需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成“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常通风、勤消毒”等良好卫生习惯,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家长若发现小孩出现发热,手掌、脚底或口腔等部位出现水泡或者皮疹等症状应该及时带小孩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并且密切观察孩子病情变化。

  托幼机构和学校需严格落实晨检制度,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学生,同时加强消毒措施,严把病例痊愈返校关。

  6月龄至5岁儿童的家长可按照“知情、自愿、自费”原则,在预防接种单位为孩子接种EV71疫苗以预防EV71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幼儿感染EV71容易发展为重症病例)。

  米酵菌酸中毒

  10月,广东天气仍潮湿炎热,河粉、肠粉(卷粉)、陈村粉、粿条、米线(米粉)、濑粉等湿米粉,银耳和木耳等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什么是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属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可以引起严重食物中毒的毒素。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潮湿、阴雨的天气,再加上储存不好,椰毒假单胞菌在食物中就会大量地生长繁殖。米酵菌酸这种毒素有一个可怕的地方,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即使把湿米粉认真清洗、煮熟,还是没法将其去除。而这种毒素引起的中毒,在医学上还没有特效药。

  米酵菌酸中毒后有什么症状呢?

  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1至2天。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无发热。

  容易产生米酵菌酸中毒的常见食物有哪些?

  1、臭碴子、酸汤子、吊浆粑、发酵工艺的汤圆等发酵面米食品。

  2、超过保质期的粿条、湿河粉、湿米粉、肠粉等。

  3、长时间泡发的银耳、黑木耳等。

  4、出现酸味或大量泡沫的自制的酒类。

  5、潮湿环境下受潮、发霉的米面及加工而成的米面制品。

  如何避免米酵菌酸中毒?

  1.正规渠道购买。(1)要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留意产品感官性状和保质期。在选购河粉、肠粉(卷粉)、陈村粉、粿条、米线(米粉)、濑粉等湿米粉,尤其是散装销售的,要现场查看产品原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储存条件是否符合包装标示要求。(2)在选购木耳、银耳时,要选取具备正规资质的食品经营者进行购买,同时要注意销售环境的卫生状况,选购有生产许可的正规产品,并注意产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储存条件。(3)食品经营者在购进上述食品时,要严格落实经营主体责任,做好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工作,确保来源可追溯,质量有保证;冷藏保存并在保质期内销售完毕。储存销售散装的湿米粉、银耳、木耳等食品,应当在储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

  2.注意冷藏储存,及时食用。湿米粉要冷藏储存且应在当天食用完。泡发木耳、银耳前应检查其感官性状,发现受潮变质的不应食用;泡发木耳、银耳时间不宜过长,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

  3.出现可疑症状立即就诊。如果怀疑发生疑似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对症治疗。吃过相同食品但未发病的人,也应尽早催吐、洗胃、清肠。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