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邮箱入口

当前位置:

首页 > 佛山市卫生健康局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中医药工作

圆桌论坛 | 让佛山中医药在创新中薪火相传

发布日期:2023-10-18 11:08:08 来源:佛山日报  分享至:

  主持人语:

  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资源,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9月14日至15日,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在佛山召开。作为一座中医药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佛山一直非常注重中医药传承发展。接下来,佛山要如何推进中医药在创新中薪火相传,守护百姓健康,加快中医药强市建设,本期圆桌论坛四位嘉宾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主持人:刘蓉

2022年11月,佛山成为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城市。

张斌:练就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真“功夫”

图片

张斌

  当前,广东已进入统筹推进新一轮中医药强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和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三大任务”落实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答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之问,展现佛山担当,需要我们练就真功夫,施展新作为。

  扎稳根基,做好中医精髓的挖掘与传承。中医有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佛山中医药人首先要练就文化自信的“正气”。佛山历代名医辈出,李氏伤科正骨技艺在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久负盛名。佛山伤科正骨成为广东省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在传承发展中不断优化体验,造福百姓。佛山近年各级名中医不断涌现,我们建议增强文化自信,深挖全市名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症经验,系统整理,总结名方,为岭南中医药文化精髓的传承得以丰富和延续。此外,提升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对今后的长远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佛山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村居,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

  精准出招,做好人才引育功夫。以佛山市中医院为例,近年先后通过“三六一一”医学人才培养项目,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引进国医大师、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等,为杏林人才引育做了积极铺垫。但人才成长需要周期,市内高层次科研人才仍相对欠缺,建议加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和企业的合作,创新培养模式,不断加强人才发展各阶段的教育和培训,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双向融合型人才培养。同时引进高水平领军人才或青年人才,激发博士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群体的创新创业活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医药转化创新研究团队,为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智库。

  筑巢引凤,打造中医药高端科研平台。建议建立佛山中医药研究院及其医学转化中心,统筹各方资源,更好地传承佛山深厚的中医药文化的同时,可使产学研通过深度合作促进医学成果转化。包括选择市内优势专科或病种,按照产品注册的标准和要求,开展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真实世界研究,搭建中医药研究转化数据库,进一步阐明中医药诊疗作用机制,加速中药新药转化,使佛山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研发工作迈上集群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的新台阶。

  顺势发力,推动中医药“走出去”。要从“岭南成药之乡”向“中医药强市”迈进,我们除了要有专业实力的底气,开拓创新的锐气,还要有走向世界的志气。今年首届广东省医疗机构制剂“岭南名方”评选结果公布,佛山入围品种数量全省地级市中排名第一。佛山历来中医中药久负盛名,医疗机构更有上百种制剂的疗效在临床应用中得到充分验证,广受群众欢迎。乘着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之势,推动本土制剂“走出去”恰逢其时,建议加快实现粤港澳医疗机构院内制剂的资源共享,惠及更多群众的同时,拓展佛山中医药影响力和辐射力。

邬素珍:发挥名中医作用 打造中医药人才高地

  图片

邬素珍

  近年来,我市经过层层遴选,涌现出一批深受群众信赖、各怀绝技的各级名中医。名中医的称号并不只是对中医专家临床诊疗工作的肯定,更是一份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尤其是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机遇的当下,名中医不仅要承担临床、科研等任务,更要肩负起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任。如何发挥名中医的作用,把佛山打造成为中医药人才高地,是非常值得持续关注的问题。

  一、出台名中医传经送宝的支持政策。名中医往往代表着某个时期、某个地域的较高的中医药学术和临床水平,往往诊疗特色鲜明,临床效果显著。这些宝贵的临床诊疗思维和经验,应尽可能大范围地传授。这既有助于打破既往中医的门第之争,使名中医的经验真正传得出、学得来、用得好,不会随着老中医的离开而散佚,而且能让更多的年轻中医站在名医的肩膀上,使代代名中医的经验不断升华,疗效更加明显,百姓更加受益。

  二、出台年轻人跟师学习中医的支持政策。纵观中医的发展史,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学派至金元四大家再到明清时期的温病学说,名医如璀璨群星,但中医大家们,无一不是饱读经典,广拜名师,勤求古训,学思践悟的。可见学习中医之初,要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性、受得起寒窗。恰当的政策,对年轻的中医学子将会是一种动力。

  三、建立名中医工作室。众所周知,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也是一门哲学,理论体系与西医学完全不同,中医诊疗思维的形成,诊疗方法的掌握,需要不断地跟师学习和自我总结,因此广泛的名中医工作室的建设,进行分层的带教学习,因人施教,才能真正践行国家对中医药提出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要求,培养出会用中医解决老百姓健康问题的中医药高端人才。

  四、设立名中医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的专项立项研究。名中医的临床诊疗经验和用药配方经验往往建立在大量的临床案例上,系统研究挖掘、总结升华、转化成果、赋能临床意义非凡。通过研究,建立名中医专家临床经验资料库,客观地发现和分析名中医的诊疗模式和临证用药规律,形成规范的临床诊疗方案、经验方药、技术方法,为名医经验方走向“专病专方”的二次开发奠定基础。但目前并没有名中医经验研究的专项立项。

  五、集结全市的省名中医作为主讲人,挑选一批优秀的中医药骨干人才,定期开办“岐黄书院”活动。以培养中医药领军人才为目标,通过定期培训学习,激发思想碰撞,推动学术争鸣和传承,提高骨干人才的临床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多学科交叉创新能力,推动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建设。

麦冰:“好医+好药” 助力中医药事业发展

图片

麦冰

  中医中药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被誉为“岭南成药之乡”的佛山,一直全力推动中医药强市建设,作为中医药企业,积极发挥“名医+名药”相结合的优势,借助“药+诊”模式的便利,利用专业的医药人才提供高质量中医药服务,大力支持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

  一、发挥“药店+诊所”运营模式的优势,助力基层中医药健康服务。要让中医药服务得到老百姓认可和信任,除了疗效显著,看病、购药的便利性也是重要推力,大医院一号难求,到大医院看名医更是难上加难,那么“药店+诊所”的模式正好解决了“便利性”的问题,距离近,药品质量有保障,医师专业能力强,无需提前几天预约来到就能看诊;看完马上抓药带走,还能提供代煎、邮寄、送药上门服务;让中医药服务真正渗透到基层医疗服务中。

  二、重视中医药人才培养,保障中医药服务质量。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中医选择体制外发展,借助中医药改革的春风和国家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好时机,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接诊技巧,坚持内服+外治的综合治疗,运用好中医各项适宜技术,大大提升了中医药疗效,深受患者认可。在中医药治未病和康复理疗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企业应该建立完整的人才招聘、培养、考核、晋升机制,吸引更多优秀的医药人才,保障中医药服务质量,逐渐培养民众对中医药的认可和信任,同时也希望政府部门在医师培训、进修、晋升通道上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让中医药企业更好留住优秀人才。

  三、确保高品质的中药质量,保障疗效,增强民众信心。中药材是中医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中药材质量的稳定和提升决定着中医药疗效的发挥,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任务,目前中药材在种植、生产、流通等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导致部分劣质价低药材流入市场,影响疗效和安全。坚持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三性合一”,是有效提升饮片合格率,进而切实推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坚决把好质量关,提高临床疗效才是中医药发展的核心。

  四、发挥窗口作用,多维度助力中医药文化宣传。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普及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基础,老百姓从观念上认可了才能对中医药树立更大的信心。中医药企业在宣传中医药文化和科普教育上,有多窗口的便利,也有多形式的灵活性,如科普基地主题活动、社区健康讲座、健康体验、店员购药时候的科普、医师接诊过程中的宣贯教育;科普微文、药店、诊所宣传栏的知识宣传等,更加有效助力中医药文化知识的科普和宣传。

付升华:聚焦比较优势 做大做强佛山中医药产业

图片

付升华

  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打造健康湾区,需发挥各城市的比较优势,加强对接协作,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当前,发展中医药产业,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中已形成各自的优势。其中,香港、澳门在对外贸易上具有优势,是中医药“走出去”的重要窗口;广州、深圳在中医药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以及医学科研领域都具有显著优势,尤其是广州依托丰富的高校资源所具备的产学研优势,以及深圳对接国际产业链方面的优势等;珠海在中医药制造、科学研究上具有潜在优势,尤其是和澳门的合作,大大促进了中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肇庆、江门在中药材种植方面优势比较突出;而佛山、惠州、东莞、中山等制造业城市,则在中成药加工、生产、仓储、物流、中药饮片加工等环节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作为“岭南成药之乡”的佛山,我们有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和发展基础,当前已在中药材加工、中成药、中药饮片生产为主的中医药制造业上具备优良的工业基础。下一步,抢抓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时代风口,佛山仍需在现有比较优势上做文章,将中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一方面,要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助力中医药产业做大规模。2022年,佛山中医药产业产值为330.68亿元,占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产值比重超过70%,已形成以现代中药等为特色的产业格局。但从整体规模上来看,佛山中医药产业仍有很大上升空间。想要在产业规模上实现突破,佛山就必须以现有佛山安捷健康产业园、中国中药大健康产业园、顺德乐从科荟健康产业园,以及正在推进的佛山云东海医药健康产业园、广东新绿色现代中药华南总部基地等为抓手,聚焦中医药“制造”环节,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集群化建设,与此同时引导各类资本、人才、公共服务平台、研究院所等高端创新资源向园区集聚,助力中医药产业做大规模。

  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助力中医药企业做强。当前,佛山中医药产业整体而言以中小企业居多,仍面临龙头企业较少、创新能力较弱、生产工艺和装备相对落后等发展瓶颈。与全国先进的中药企业相比,佛山中医药在营销、智能生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近几年来,佛山政府正在大力推动制造业数智化转型,中医药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大对企业的数智化投入,运用数字化技术、现代化的生产制造工艺等带动传统中医药制造业转型升级,夯实佛山在中医药制造环节的竞争优势,推动佛山中医药产业走向更强。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隐私保护|
主办单位:佛山市卫生健康局 粤ICP备09184113号
佛山信息网络中心制作及维护 网站标识码4406000032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0408号


单位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岭南大道北12号13号楼
电话:0757-83389617 建议使用IE11.0以上版本浏览器
- -